Rise of Tang Dynasty Chapter 735 The Japanese are not credible
Search
Home
Category
Ranking
Completed
Favorite
Font
Large
Medium
Small
Night
Prev
Index
Favorite
NextPage
Chapter 735 The Japanese are not credible(1/2)
最近几天写到遣唐使的时候,炒鸡卡文。
特别是看新闻,那倭国首相上蹿下跳,倭国防长大放厥词,就觉得心里有一股子气。
嗯,着实很痛苦啊!
上官婉儿倒是没有考虑太多。
在她看来,杨守文之所以杀人,更多是因为看到那些倭人嚣张行径,因此怒而杀人。
因为在此之前,她就知道杨守文对倭人没有好感。
当初长洲寻宝时,有倭人参与其中,给杨守文增添了不少麻烦。
所以,上官婉儿一直以为,杨守文之所以不喜欢倭人,更多是因为那件事。可没想到,杨守文竟然一番长篇阔论,令上官婉儿颇为震惊,同时又觉得有一些可笑。
倭人?
能祸及后人?
此时的倭国,还处于奈良时代,国力算不得强盛。
事实上,早在汉代,就有倭人朝贡华夏的先例。在此之后,也只有在白江口之战时,稍显露出了些许野心。一直以来,倭人以谦恭有礼而著称,对华夏朝廷,多以‘上国’而称呼,显示出对华夏的仰慕之心,故而才有‘君子国’的说法。甚至在朝中,不少人对遣唐使抱有好感。哪怕是白江口之战,双方的关系已经降至冰点,但是对倭人却并不排斥。
如此一个谦恭有礼的国家,又如此弱小,如何能危害朝廷?
上官婉儿觉得,杨守文有些危言耸听。
“青之,你所见倭人,不过是少数,乃害群之马。
大多数的倭人,还是很谦卑的……他们派来许多人学习,岂不说明他们对朝廷的仰慕?你说会祸及后人,实在是……这些话若是到了朝堂上,只会被他人耻笑。”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大都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
在唐人眼中,华夏乃世界的中心,域外皆为蛮夷,根本不足为虑。
杨守文心中苦笑。
那倭人对华夏造成的伤害,与目前而言,的确是还很遥远。
但却不能因此,就对这个国家优待。华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犹如一头巨龙,而那倭人却好像依附在巨龙身上的蚊蝇,不断的吸食这巨龙的鲜血,壮大自身。
等到了巨龙衰弱,那蚊蝇就产生了其他的想法。
它想要吞噬了巨龙,取而代之……
可这些话,他无法说出口。就如同上官婉儿所言,即便是他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
最好的办法,便是停止向倭人输血。
就如同前世的美帝,将之视为棋子,爪牙。我可以对你友好,可以对你支持,但是你想要获得我最为先进的技术,就是痴心妄想。甚至,你有一点壮大的苗头,我也会立刻镇压,让你生生世世,只能依靠我,成为我的马前卒,却休想威胁到我。
杨守文觉得,对付倭人,必须要用这样的手段。
只是华夏延续千年的‘老大中国’心态,总会忽视掉倭人的野心。
在朝中的大佬们看来,白江口之战只是一个偶然。但在杨守文看来,确是倭人寻求扩张,对朝廷底线的一次试探。当然了,那试探的结果,就是长达近四十年的断交。
此时的倭国,对华夏尚有极大的依赖之心,所以在发现华夏根本不是他们可以撼动的巨人之后,立刻又改变了策略。四十年里,双方在官面上没有任何的接触,可是在私下里,却往来频繁。那血学生僧,那些留在华夏的工匠,以及如无畏法师那种,心甘情愿的改变姓名,在华夏生活十数载,目的只是想吸取华夏的精华。
遣唐使,的确是彰显了华夏的博大胸怀,但同时,也使得华夏璀璨的文明输送出去。
但这种文化输出,却没有什么好结果。
因为得来的太容易,倭人并不感谢,反而对华夏的窥觑之心,伴随着他们的强大,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野心。
斗米恩,升米仇!
就因为华夏给予的太多,那些得到了好处的蛮夷邦国,认为是理所应当,毫无感恩之心。
想到这里,杨守文闭上眼睛,陷入沉思。
半晌,他睁开眼,对上官婉儿道:“姑姑,我要见陛下,向她面陈。”
“嗯?”
上官婉儿蛾眉浅蹙,轻声道:“青之,你要做什么?”
“我只希望陛下能够驳回倭人更改国名的表奏,倭人便是倭人,绝不可令其改为日本国。”
“这样……”
上官婉儿觉得,杨守文一定还有别的想法。
但他既然不愿意说,那必然是有他的理由。他想要面见武则天?对普通人而言,这或许很困难。但是对他来说,以武则天对他的喜爱,以及杨家的关系,必不会拒绝。
“如此,你收拾一下,一个时辰之后,随我出发。”
“喏!”
杨守文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但是,他觉得有些事情,还是要和武则天说清楚才是。
武则天是否采纳,是武则天的事情。而作为一个穿越众,绝不会让那些倭人轻易得逞。
发生在偃师的事情,终于传到了洛阳。
在得知杨守文杀死了几十个倭人之后,顿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哪怕杨守文在文坛名声响亮,哪怕他在安南战功显赫,依旧被无数人所指责。倭人最善于伪装,喜欢做出一副谦卑的姿态,得到了不少人的欣赏。因为,他们的这种谦卑,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一些人‘老大中国’的心态,所以对杨守文自然不满。
“太子,杨守文胆大妄为,擅杀君子国人,实在是太过无礼,有辱我圣朝声誉。”
“是啊,那君子国人就算有再大的不是,可以请鸿胪寺出面调解。
可是他却不管不问,甚至连偃师县衙都不经过,直接杀人……传扬出去,我圣朝礼仪何在?律法何在?”
“太子,杨守文当罚。”
“对,绝不能对他放任不理。”
东宫银安殿内,一群人七嘴八舌的叫嚷。
李显面沉似水,也不说话,只静静看着那些叫嚷的人,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而今的李显,可不是四年前那个才从庐陵返回的庐陵王,凡事都战战兢兢,不敢轻易决断。而今,伴随着武则天渐渐放权,也伴随着他的势力日渐增强,李显的心态也就发生了变化。不过有一点他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他对家人亲眷依旧维护。
杨守文是什么人?
那是他的女婿,是李裹儿的夫婿。
李裹儿又是什么人?
那是他最宠爱的女儿……
“子寿,你怎么看待此事?”
李显在众人商议完毕之后,突然扭头,询问站立在一旁的一位年轻人。
若杨守文在这里,一定会认出那年轻人,赫然是当初他从长洲回归途中遇到的张九龄。
想当初,张九龄初临洛阳,毫无跟脚。
杨守文于是请他担当了杨承烈的幕僚,持续了一年之久。
后来,张九龄便潜心读书,准备应对科考的到来。当时,他虽辞去了幕僚的职务,却住进了杨守文在铜马陌的八角楼内。长安元年,张九龄登进士第,大功告成。
之后在杨承烈的举荐下,张九龄并未接受三省六部九寺的职务,反而在东宫的司经局里担当了一名文学。同时,又因为他与杨家关系密切,很快就得到了李显赏识,做了詹事府的主簿。平日里,张九龄很低调,从不显山露水,却甚得李显看重。
在一群人羡慕的目光中,张九龄欠身道:“杨君行事,必有其缘由。
我们现在,也只知道他杀了倭人,却并不清楚具体的原因。此时喊打喊杀,不免有落井下石之嫌,绝非智者所为。况且,陛下宠爱君子国使者不假,但杨君也有平定安南叛乱战功……所以这件事,太子不必参与,只需表现出秉公处置的态度即可。
至于如何处置,相信陛下定有圣断,太子又何需费心。”
也不看清楚,你们要处置的人是谁!
张九龄心中冷笑,并未去看那些叫嚷着要处置杨守文的人。
李显对张九龄的这个建议,非常满意。
他是太子,未来他将要执掌朝堂,所以更需要表现出一种公正的姿态。当然,也只需要一种姿态……因为最终的决定权,不在他手中,而是在武则天的手里。李显更相信,武则天绝不会处置杨守文。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杨家父子份量极重……
“孤以为如此甚好。
为一倭人,便不问情由处置一个为朝廷立下大功,平定岭南之乱的功臣,殊为不智。”
一干东宫幕僚,也都露出了尴尬之色。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跑进银安殿中,来到了李显身边。
他在李显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李显闻听,先是一怔,旋即露出了笑容。
“子寿,青之已经回来了!”
“啊?”
“陛下命人把他带去了上阳宫,想来这其中,必有隐情。
我等现在,只管静观其变吧。”
如果武则天要处置杨守文,会让人先把他关押起来,而不是直接把他叫去了上阳宫中。
这说明,武则天并没有听信外面的那些谣言,对杨守文依旧十分宠信。
To be continued...
Prev
Index
Favorite
NextPage
Blogroll
Rinzai monk of the Oda family
How can it be hurt if it is not tempting
The spoiled queen of power
Is the princess enthroned today?
I will be the goddess' son-in-law
Alchemy Frenzy (Peerless Alchemy God)
Overlord
The evil celestial master breaks into the city
In charge of Fengyun Xiaozheng Chen Hong
Prehistoric Heaven and Man
×
Install this app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Install apps
Copyright © 2025 The Hakkai Liter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